那天無意間看到踏輕鍋物的介紹,特別是這道蝦黃厚薑母鴨,光是名字就讓我瞬間動心。薑母鴨本來就是冬天的經典鍋物,但加上蝦黃這個「點睛之筆」,光用想像的就能感受到湯頭的濃郁層次。
回家後,我立刻跟老公分享相關照片,眼神透出期待的目光,以及我想要吃這個的語氣,我老公聽完,沒等我說完就笑著點頭,說:「買都買,趕快入手一包回來試試!」於是,我們決定這週末就在家裡煮上一鍋蝦黃厚薑母鴨,好好犒賞自己,也順便享受一下那種餐廳級的美味暖湯。
說真的一打開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調理包,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份量」給震撼到了!這薑母鴨的尺寸完全不手軟,鴨肉塊頭飽滿又扎實,讓人不禁感嘆這實在是太有誠意了!光是看著這一大包滿滿的食材,就彷彿能感受到濃厚的湯底與鮮嫩的肉質即將在鍋中綻放出完美的風味。更讓我驚喜的是,裡頭不只有厚實的鴨肉,還能看到微微蝦黃的點綴,這樣的組合根本就是對「進補」和「美味」的雙重感受啊!
這邊要來講一下蝦黃厚薑母鴨的細心之處,除了它的美味與便利吸引我之外,最讓我安心的就是他們特別用心的食材選擇——這鍋裡絕對 沒有鴨頭、鴨脖子、鴨屁股 這三個部位,吃起來更健康、更放心。
首先是鴨頭,雖然有些人覺得鴨頭的肉質特別,但實際上它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讓血脂飆升,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擔。而且某些鴨頭還可能因環境因素累積重金屬殘留,這點總讓我有些顧慮。所以,踏輕選擇直接不加入鴨頭,讓人吃得更無負擔,也避免了這些健康疑慮。
再來是鴨脖子,它是淋巴和毒素容易累積的部位,儘管烹煮可以減少風險,但想到代謝廢物可能殘留,還是讓我有點擔心。而市場上有些鴨脖子產品經過過度加工,添加了大量鹽分和香料,吃多了對腎臟和心血管也不好。所以這次看到踏輕的薑母鴨完全避開了這個部位,真的讓我吃得更安心。
最後是鴨屁股,它雖然脂香四溢,但其實是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之一,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和血脂異常,甚至增加脂肪肝風險。而尾脂腺本身還可能殘留油脂分泌的代謝廢物,光是想到這些,我就會打消念頭。踏輕直接將這部分剔除,讓湯頭和肉質的品質更純粹,吃起來一點都不油膩。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 真正做到了把「美味」與「健康」結合在一起,選用優質鴨肉部位,讓人不必擔心吃進多餘的脂肪或潛在的健康風險。
說了這麼多,就要看我老公下廚的英姿啦
說真的,鍋子已經是我們家最大的,還是裝不下,實在誇張的大,但….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以及不安感…
老大,你要退冰後再煮啊,一整隻結凍去煮,要煮到明年嗎…..
我先生也太天兵了,以為這樣煮就可以了,結果我看了後面的說明,踏輕特別強調,退冰後,再將整隻鴨分解,再放到鍋子裡煮,看他手忙腳亂的樣子
實在很無言啊,結果我們把整隻鴨重新拿起來,放到砧板上,用菜刀慢慢剁,光是搞這隻鴨,就搞了40分鐘,重點是還沒下鍋喔…
所以使用說明真的要看仔細啊,不然會花很多前置作業時間啊…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整隻鴨放進去了,這時候,薑母鴨的味道才真正的散發出來,實在太香了,當蝦黃厚薑母鴨在鍋中緩緩滾開時,香味瞬間四溢,讓整個空間都彷彿被一層暖意包裹。
薑母的辛香最先竄入鼻尖,那股溫暖又帶著微微辣感的薑香,細膩而不嗆,彷彿冬天裡的一把火,讓人瞬間感到全身舒暢。緊接著,蝦黃的鮮甜香氣悄悄滲透出來,帶著一絲大海的清新與濃郁的海鮮風味,與薑母香交織在一起,完美平衡了整體的香氣層次。
湯頭翻滾間,鴨肉的獨特肉香也逐漸融入其中,帶出一種濃郁卻不膩口的溫潤香氣。這種香味不像一般火鍋那麼厚重,而是多了一分自然的清甜與深邃的層次,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感受這撲鼻而來的幸福感。光是聞著,就能想像那一口湯頭滑入口中時,薑的辛、蝦黃的鮮、鴨肉的甘,三者在舌尖綻放的美妙滋味。
有了蝦黃厚薑母鴨這鍋主角,當然少不了一些完美搭配的配料,讓整體風味更上一層樓!我跟先生精心準備了這些必備的食材,讓每一口都更加豐富有層次。
高麗菜
高麗菜是鍋物的靈魂之一!放入滾燙的湯頭裡,吸飽了薑母鴨的湯汁後,入口帶著清甜的口感,完美中和了薑母與蝦黃的濃郁,吃起來爽口又解膩,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茼蒿
茼蒿特有的香氣和柔軟的口感,放進鍋裡煮一下,就能吸附湯底的精華。它的草本香氣與薑母鴨的辛香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讓這鍋湯更加清新、不膩口。
魚餃
魚餃煮進湯裡後,外皮軟Q滑嫩,內餡魚漿吸滿了濃郁的薑母湯汁,每一口都帶著海鮮的鮮甜與湯底的層次感,成為這鍋裡的小驚喜。
燕餃
燕餃則是鍋物裡不可缺少的經典配角!咬開後,肉餡的鮮香與湯頭結合,滿口都是濃郁的幸福感。外皮吸湯的口感特別討喜,讓整體味道更有層次。
玉米筍
最後,玉米筍是這鍋裡的點睛之筆,帶著清甜與脆口的口感,不僅增加了湯底的甘甜風味,也讓整鍋料理更清爽、均衡。
這些配料和蝦黃厚薑母鴨堪稱絕配,每一種都吸飽了湯頭的精華,讓人吃起來既滿足又驚艷。大自然的鮮甜、海鮮的濃郁和薑母的辛香在這鍋中融合得剛剛好,讓這一餐充滿了豐富的味覺層次與幸福感!
吃火鍋啊,最重要的就是那份開開心心的幸福氛圍。想像一下,寒冷的夜晚,一鍋熱騰騰的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在餐桌上冒著香氣,夾著自己喜歡的魚餃和玉米筍;另一邊,吃著煮好的高麗菜,配合湯底的辛香與鮮甜,在家裡緩緩飄散,然後坐在沙發追劇,簡直太完美啦。
踏輕鍋物,就是為了這樣的幸福時刻而存在。簡單調理、不費時間,卻能讓小家庭的餐桌瞬間升級為一場高級的美味饗宴。每一口都能品嚐到薑母的辛香、蝦黃的鮮甜,以及滿滿的愛與溫馨。
無論是平日的小確幸,還是週末的歡聚時光,踏輕鍋物都能輕鬆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讓我們圍在餐桌前,享受那一鍋熱氣蒸騰的幸福滋味吧!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愛與美味在你的小家庭中溫暖流動吧!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鮮甜推薦寒冷的天氣,最能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於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一鍋熱騰騰的火鍋。這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份家的溫度。而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就是為這樣的小家庭幸福時光而生,讓你在家輕輕鬆鬆,也能煮出餐廳級的美味料理,讓每個人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的調理包,從開封的那一刻起,就讓人充滿期待。份量十足的鴨肉厚實飽滿,光看著就覺得滿足。湯底中融入了細膩的薑香,微微的辛辣暖胃又暖心;而特別加入的蝦黃,將鮮美的海味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湯頭更顯層次,喝一口便能感受到濃郁的精華在味蕾間綻放。這樣的滋味,不只是一道料理,更是寒冬裡帶給全家人滿滿幸福感的「暖心良方」。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肉質口感分享
對於忙碌的小家庭來說,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更是完美的選擇。不需費時準備繁瑣的食材,也不用擔心料理技巧,只要將調理包放入鍋中加熱,讓湯底慢慢滾開,整間屋子立刻飄滿誘人的香氣。接著準備一些簡單的配料:高麗菜的清甜、茼蒿的草本香氣、魚餃和燕餃的軟Q鮮美,再加上玉米筍的脆口清甜,每一種都能完美吸附湯頭的精華,讓這一鍋滋味更豐富、更滿足。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影片分享
當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熱氣騰騰的鍋物一口接著一口,孩子開心地夾著魚餃,邊笑邊說「好好吃!」;伴侶輕輕地將煮好的高麗菜夾到你的碗裡,說著:「你最喜歡這個,快多吃一點!」這樣的畫面,簡單卻充滿溫馨,讓整個家的氛圍都被幸福填滿。踏輕蝦黃厚薑母鴨,不只是單純的火鍋料理,而是讓家人凝聚在一起的美味橋樑。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口感評測如何
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每一頓飯都能成為全家人的幸福時光。無論是週末的小確幸,還是平日裡的慰勞,只要有這鍋美味上桌,寒冷的天氣也能變得溫暖而有滋味。在家輕鬆品嚐高品質的鍋物,既省時又美味,讓你的家人感受到來自你滿滿的愛與用心。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鍋物料理包
這個冬天,別讓忙碌打亂你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時光。讓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陪伴你的每一頓餐桌時光,讓家的味道變得更豐盛、更溫暖!現在就為小家庭準備這一鍋,開啟你們的幸福饗宴吧!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料理推薦
一個人坐坐唄,不去忙了。 最近很忙,生活可以用忙碌二字概括,忙忙碌碌的忙,碌碌無為的碌,甚是沮喪。記得曾經有人鼓勵說,男人就是要做事情,要做起來,忙著才是正道,不要無所事事的,男人不做事,閑著的都不在狀態。 問題是忙著又能怎么樣? 也曾走過年輕的歲月,經常是幻想連翩,晚上躺下演繹一個又一個夢想,希望早晨起來時,金雞啼鳴,艷陽高照,一切美好都從容降臨。后來消耗了一點歲月,睡醒過來,夢也漸漸的少了沒了,明白自己終究一凡夫俗子,俗人茍活于世,必先取五谷雜糧為要。不再年輕的我也就屈服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子就這么過著。 把自己想象成一頭驢,昏黃濁燈下馱一扇磨,一圈一圈打轉,磨著麥子;或是一黃牛,青筋突起拉一張犁,一步一鏗鏘,搶著新雨耕耘雷公田。不是磨重壓著驢,也不是田折騰了牛,生活重壓肩膀,存在與宿命使然。忙碌是生活的標簽,如陀螺一直轉著不停止;如懸在墻上的鐘匣子,發出嘀嗒嘀嗒的清音,一撥拉一撥拉傳播著。 既然掙脫不了轡頭,就接受存在吧。中年俗人按步就班,忙碌忙碌繼續忙碌,抬頭見天,希望尚在,繼續前行!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有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夠幸福,不如別人的生活滋潤甜蜜,常常以別人家的幸福為例尋找自己的幸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但最終,我們會發現,這個人是唯一一個追求人的幸福的人,是每個人都愛的人。沒有榜樣,他經常不求回報,甚至惹來麻煩。 幸福無例——趙溫雅的幸福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答案是“讓人感受詹妮弗的處境和生活”。但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情境和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當一個乞丐飽餐一頓時,他會感到詹妮弗和幸福。別說一頓飽飯,就是一桌子山珍海味,在大人物那里,大概也不能激起一點開心的心情吧?我們同情作家史鐵生的處境。不幸的是,他得了尿毒癥,但他說:“生病的體驗是懂得一步步滿足。發燒的時候就知道不發燒的日子有多爽。”并說:“我終于意識到我們一直都是幸運的。”如果我們身體健康,能體會不發燒也是一種幸福嗎?你會把幸福的底線放那么低嗎? 其實字典里給出的幸福答案并不是很準確。即使在同樣的情況下,人們對幸福的理解在金錢上也是不同的。生活在類似的環境中,一百個人眼里可能有一百多種幸福觀。有時候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幸福觀。幸福概念的模糊性和對幸福理解的個體化大概告訴我們,幸福是沒有模型的;幸福,無例。 幸福,無例。梁實秋說:“幸福和快樂都在心里,不假。尋求往往是不可能的。”一個遠房侄女,生活很幸福。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我看到一個同學,他是導演,住在豪宅里,有一輛寶馬。他非常羨慕別人的幸福生活,抱怨他的男人只會教書,不會賺錢。原來的幸福也因為尋找幸福的例子而逃離。 還有,別人在我們眼里的幸福有時候也不是一回事。我們常常喜歡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幸福,常常認為有了權力,有了財富,有了顯赫的名聲,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就有了幸福舒適的日子。其實幸福有時候離權力和財富很遠,離名利不是很近。侄女的同學,最近婚外情很多,幸福顯然不在他家。孟德斯鳩好像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只想要幸福,那就不難做到;但是總是很難期望和別人一樣幸福,因為我們認為別人會比自己真正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這大概和人的追求不同有關。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著生命危險或者爬山或者在湍流中游泳,都覺得幸福;安靜的人喜歡安逸,愿意孤獨的活著,或者一首莊子或者一首古歌,心里就會充滿幸福。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概括為:“我是誰?我該怎么辦?我能怎么做呢?我該怎么做?”幸福大概就是這些問題的答案。能做風雨;能夠制定策略并成為一名經理;有了力氣,騎三輪車是伴隨著歌聲的。幸福,其實只是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活著有多有趣,生活有多美好。感覺到了就有幸福,和別人的評價無關。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有真實的生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對得起社會,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婆孩子,就是充實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樂就是幸福。
曾經和你聊了一晚上的人還在嗎? 那個曾經和你一起滿街走的男人還在嗎? 那個曾經和你一起喝醉的男人還在嗎? 曾經和你一起吃飯的人還在嗎? 曾經看到你最尷尬的那個人還在嗎? 和你一起傻的那個人還在嗎? 你有一瞬間想起的記憶嗎?那個人是不是還在一起玩還是再也沒有聯系過。就在這之前,各種美好的事物和事物在一起會讓你產生特別的情感。 有時候會想,如果不是這樣,或者接觸多了,一切會不會不一樣。我們一點也不會疏遠。 死魚告訴我:沒有人會一直在,只有風景會離開,剩下的就是生命。我沒說走了就不走。按照佛教的說法,有些人的命運就在這里。但是我還是不想離開。我不想離開。希望一旦開始就不要結束。特別幼稚吧?但我就是覺得大家都過得不錯。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輸。也可以說我占有欲很強。我覺得我的就是我的,人,事,一切。有時候,好朋友交了新朋友,疏遠了我,會覺得很難受。 說實話,我希望我關心的人都是偏心的,只能和我相處。我們會相依為命一輩子,時不時出去沖浪,和我分享各種,隨時有時間接受我的苦水。但我希望他們能幸福。希望他們能找到寵愛ta的另一半,然后和我分享ta的各種喜悅和甜蜜。
1 幾個峰回路轉,巍山壩子就拋在身后,不知在那個岔口,導航一沉默,我們就走上了一條塵土飛揚的路。問了路人,說同樣能達到,只不過更繞了很多。在天邊夕陽最后一抹晚霞消失之際,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小三村,在一位熱心村民的引導下,如愿找到閉學軍老師的家。 原本此次和作家許文舟老師巍山之行是準備到啄木郎村去尋找茶馬古道的,不想到巍山,許老師的另一個朋友茶金國卻給他介紹了閉學軍老師,說是他建設了自己的傳承館,我們到來前一天,還舉行了活動,很是不錯。就這樣,許老師在電話里聯系了閉老師,才有了小三村之行,讓我了解了彝族的一些風俗和真切的體驗到彝家熱情好客、淳樸善良。 閉老師有事外出,早已給家里交代了會有客人來訪。 車子停穩,閉老師的妻子閉竹花就迎了出來,還不等我們開口,就打開了傳承館的大門,熱情地介紹道:“樓下是傳承館,樓上是茶室。”傳承館面積不大,正中供奉著彝族祖先的神位,升斗里裝著五谷,上面插著一些紅紅綠綠紙做的旗幟。進門的左邊有三個模特,穿著彝族服飾,算是簡易的彝族服裝展,右邊是一個火炕,墻上掛著孥子等一類過去彝族人用的老物件。大概看了一遍之后,來了一個精瘦、留著山羊胡須的老者,他是閉老師的父親,叫閉正誠,今年81歲了。他將我們引到二樓茶室,剛坐定,閉竹花提來開水,用陶罐給我們泡了熱茶,隨后,閉老師的母親也上樓來和我們打招呼。閉老師的孫女和孫子也到茶室里來了,茶室一下熱鬧起來。閉竹花說要去給我們做晚飯,我們說已經吃過了,他一再說不用客氣,一會就做好了,我們反復強調真的吃過了,她才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又給茶室里端來一盆火,其實,這個氣溫已經沒有必要烤火了,但這盆火卻讓我感受到彝家的熱情和溫度。 我和許老師邊翻開茶幾上基本關于彝族的書籍,邊交談,從中知道,閉學軍老師是市級非遺傳承人,最拿手的是舞大刀,他的妻子閉竹花是縣級傳承人,刺繡、歌舞都是一流好手。閉老師的父親曾經擔任過村里的畢摩,每年重大節日,領著整個寨子舉行祭祀活動,為村民祈福消災,在村里德高望重。他年輕時到外地從事過很時髦、很先進的工種——駕駛員,如今這個81歲的老人還能說出“雪佛蘭”一類進口車牌子。有一次,回家過年的孫子想看看這個老駕駛員的技術,硬是把他推上了駕駛室,他人說坐上去就開走了,技術沒有回生,整個小三村都為他豎起大拇指;閉老后來還在縣城里從事過會計。但他最喜歡的還是哺育自己的彝族文化,他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研究。他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心得整理了出來,還請人用電腦打印出來,他對彝族文化的傳承良苦用心。 閉老師的母親叫閉岸黃,這個78歲的老人,給我第一印象是溫文爾雅,說話慢條斯理,輕緩頓挫,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不說話的時候,就這樣笑瞇瞇的看著你,老人一生沒有走出過大山,也不能識文斷字,卻端莊、大方,很有大家閨秀的風范。她說,丈夫在外的年月里,她為了這個家,吃了很多苦。 閉竹花因為要招呼兩個小孩,提前給我們交代了我們今晚的臥室,已經裝備了拖鞋、洗涑工具,細到廁所的燈的開關,太陽能熱水的方向。 兩位老人精神健碩,慈祥、和藹,他們之間交談都用彝語,和我們交談時用漢語,聲調輕緩,抑揚頓挫,很是優美。說到二月八祭祀,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他一再說因為疫情,響應政府號召,小三村今年的祭祀沒有往幾年熱鬧,能簡化的都簡化了。就說打歌把,過去是四方寨鄰都聚攏來,蘆笙一響,打歌就要到天亮,但今年沒有邀請臨近的村寨,時間也只到半夜。但祭祀環節是不能馬虎的,這天村寨中的男性必須集中在土主廟,搭建松蓬,殺豬、宰羊,把豬烤熟之后,有年輕后生先爬上樹,放下繩子把祭品吊上去,在高處祭祀,表示對祖先的虔誠。祭品就位后,畢摩為村民祈福,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人丁安康、六畜興旺。畢摩念完禱詞,就用神木占卜,預知吉兇。說到祭祀的經文,閉老敏捷地出門下樓,不一會就抬著一本磚頭一樣厚的書和一個紅色的盒子進來,書是大理州編撰的關于彝族祭祀活動內容的書,閉老熟練的翻開書,告訴我們第幾頁到第幾頁的內容,全是由他提供的。說罷,又從紅色盒子里倒出占卜用的神木,一共三副,其中一副稍大,做工精細,刻了八卦圖案,一副稍小,沒有八卦圖案,兩片合起來成羊角狀,第三副更簡單,僅是把一截樹一頭削尖,然后一劈兩半,但功用都是一樣的。 不知不覺,時間已到十點多了,擔心擾亂了閉老的生物鐘,而閉老卻說:有得話說就不瞌睡,平時沒事時睡得早一點。 這一夜,我聽得入迷,感覺有些神秘,有些新奇。 初次相見,卻與閉老一家早已相識一般,這種感覺很是奇妙和美好。 2 第二天一早,意識才蘇醒,還來不及睜開眼睛,就聽到的是院子里蜜蜂嗡嗡的聲音,想起昨夜進院時,大門那邊不知什么樹,鋪了半個院子,花香和蜜蜂聲定由此而來。洗涑完畢,閉竹花嫂子就為我們沏好了茶,不一會兒又為我們做好了早點——巍山餌絲,蔥花一類的作料竟然不比早點鋪里差。吃早點時,她的婆婆進來了,她趕忙起身為她裝了一碗,老人很自然的接過去,一起吃起來。 從昨晚開始,我就覺得這個家庭有一種看不見的秩序和氛圍深深的吸引著我,是什么在維護這種秩序,并由此營造出和諧而又極具親情的氛圍?就連我一個初來乍到的人,到此也并不覺得有陌生感,真的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這種氛圍中讓人感覺自然、舒服、親切。 吃好早點,閉竹花的孫女閉娜穿著彝族服裝出現在院子里,一看就是被她奶奶追起來的,嘟著小嘴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這是一個聰慧、而又有個性的小女孩,從她和奶奶、祖母對話的語氣中,她毫不掩飾她的不高興。閉竹花一邊用彝語開導她,一邊對我們說,這個小孩子已經會繡花、會唱山歌,并給我們看了閉娜唱歌的視頻,天真的臉龐如璞玉一般質樸,清脆的童音純潔干凈,旁邊她的弟弟小閉索不時用大刀敲地面的聲音更增加了神秘感。她的奶奶拿出針線籮給我們展現彝家的刺繡,她高齡的祖母也拿出自己的針線籮開始刺繡,小閉娜也慢慢的拿起工具,開始刺繡,一針一線,有模有樣,祖孫三代在一起刺繡的場面讓我有些感動,驚奇的發現,刺繡也是一種慢生活。 在時間的長河中,很多民族文化不就是這樣,靠一針一線慢慢的縫合而傳承下來的么? 接下來發生的事有點出乎意料。看到我們在給姐姐拍照,小閉索到傳承館穿上他的羊皮領褂,抬來比他還高的大刀舞弄起來,毫不膽怯和做作,一招一式很認真,大刀就砍在水泥做的樓板上,沒有一個人阻止他,舞著舞著,他左腳提起來踢在刀背上,這一招讓我看到了行道,不愧是大刀舞者傳承人的孫子。這一舞,這個幼小但堅毅執著的身影讓一個民族形象日漸鮮活飽滿起來。 3 我們提出想到土主廟看看。閉竹花擔心公公上坡吃力,主動說她帶我們去,平時祭祀的時候,婦女是不能到哪里去的,所有的祭祀都由男性完成。這沒有太多男尊女卑的意思,閉竹花給我們的答案是祭祀中有的男性習慣光著身子干活,看到婦女穿光鮮漂亮衣服就會害羞。我覺得這個解釋說得通,而且彝族婦女的服飾確實不利于做殺豬宰羊一類的活。 說是土主廟,其實就是幾棵參天古樹。最下面用石頭磊了半截墻,正面有幾個松枝搭成帳篷狀的應該就是松蓬吧,看樣子應該是用來轉祭祀的食物的。我特意看了一下,在一棵樹的高處,真的有一個小平臺,他們把祭品放到高處,除了虔誠,一定還有其他的寓意。 據有的資料記載,二月八除了祭祀祖先,還有祭祀樹神,在遙遠的某年二月八這條,彝族的祖先利用茂密的森林,用智慧打敗了敵人。在小三村 祭祀是一種懷念和感恩;也沒有比樹木更好的廟宇了,讓祭祀的先祖、供奉的諸神都親切、自然,這又未嘗不是對大自然敬畏之情的虔誠表達呢? 閉竹花走到石頭墻外就停下了腳步,就算不是祭祀的時候,她也恪守著族規。看著這幾棵神樹,她一定也想到很多吧!她的童年,她和閉老師的愛情,現在她一定還想到她的兒孫們,她為了這個家、為民族文化付出了很多,她娘家姓凹,嫁入閉家后隨俗從了夫姓,因為改了姓名,辦了兩次結婚證,她開玩笑說自己結了兩次婚。 看我們拍得差不多了,她說給我你們唱一首歌吧。她扶著邊緣的一株蒼天古木,仿佛能從這古老的樹木中獲得靈感和力量,目光投向遠方,略一思索,開始了專注的演唱,歌聲悠揚,曲調略帶哀愁但不傷感,我聽不懂內容,但我知道意思,歌聲是一種傾訴和表達,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對親人的祝福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也在其中。 4 歌畢,我們開始往回走。閉竹花阿嫂火紅的服飾在蔥蘢的樹林間異常醒目,古木高大,人作為個體與之相比是渺小的,但從某種角度上講,這群熱愛自然、崇尚自然的彝族同胞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閉竹花不斷的說,她的嗓子不好,他的公公婆婆年輕時唱得才好呢。回到家,我提出想聽聽兩位老人家唱歌,老人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唱了,恐怕唱不出來了,但還是很高興的同意了,在傳承館里二老分別坐在火炕的兩端,閉老還特意穿上了綿羊做的羊皮領褂,他們先是對白一樣的交流了一會,然后閉老開始唱,接著是女方唱,二人一唱一和,歌聲舒緩輕柔,再配上二人布滿皺紋的臉上自然、燦爛的笑,我突然想到一個歌名——《老情歌》,這才是正真的老情歌,一個81歲的老人和另一個一個78歲的老人柔情蜜意一點都不亞于年輕戀人,只有蜜一樣甜蜜的愛情才能滋養這樣能讓時光溫柔以待的笑容。唱完后,閉奶奶說他們唱的意思是:雖然山高路遠一路走來很辛苦,但歡迎你們常來。 我聽后深受感動,馬上對情歌有了新的定義:有情有義之人所唱的歌。 聽完二老唱歌后,一桌豐盛的飯菜已經做好了。飯桌上,有兩個細節又讓我感嘆了一番:開席前,桌上放著兩把陶壺和六個杯子,一壺是酒,一壺是茶,從中可以一斑窺豹的看出彝家周全的傳統文化;另一個細節是我吃完一碗飯準備放下碗筷時,閉竹花阿嫂又給我添了一勺,說是彝家的規矩,飯不能只吃一碗,我想這個規矩的初衷也一定是一番好意。 小三村屬于山區,與外界溝通交流不多,這里很多中老年彝族同胞也沒有很高的知識文化,但舉手投足之間卻從容大方,真誠熱情,這種氣質的底蘊不禁讓我想到南詔古國和大理王朝,據說彝族同胞的服飾頗有宮廷服飾的風格,這些現在偏居一隅的彝族同胞的血液里是否流淌著這兩個王朝的基因?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迷,但弄清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歷史學家的事了,我惟愿他們的曼妙的歌舞和熱情淳樸的民風永遠傳承。但愿多年以后再遇見小閉娜,對自己不樂意的事情,她仍能嘟著嘴表示自己的不滿。 當然,更希望她門永遠開心、幸福。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ER188TWEWQ155W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鍋物團購 》家庭聚餐必備,冬天鍋物的湯頭和食材搭配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戶外煮食 》冬天不知道煮什麼?家庭聚餐暖胃料理提案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鍋物料理包 》溫馨冬季聚餐:小家庭必備的料理準備指南